湖南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格局

作者:       来源:

(作者系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省统筹区域发展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以“四大板块”为框架,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即将获批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区为基础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定型,实现了地理空间上的闭合和国家战略的全覆盖。今后,我们应根据各板块的区域特色和战略定位,重点完善差异化政策支撑体系,强力实施分类指导工作方案,促进长株潭强化创新驱动、大湘南强化开放带动、大湘西强化扶持发展、洞庭湖强化绿色转型,使“四大板块”按照不同战略定位,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展。

  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支点,搭建发展战略平台。到2012年,我省纳入统计范围的产业园区达107个,实际开发面积898.9平方公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779.6亿元,上交税收604.7亿元,以占全省约0.42%的国土面积,产出44.1%的规模工业增加值、26.7%的税收,提供58.3%的工业企业就业岗位。201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产业园区各项数据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产业园区已成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但我省园区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也正是园区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园区发展思路,把园区转型提质、挖潜增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的发展战略平台来抓。

  以省际边界发展为突破,谋求新的发展空间。我省与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重庆6省市接壤,陆地边界线达4127.5公里,沿边分布38个县市区,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市达11个,占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市总数的73.3%。这些边界县市区与省会长沙公路单程通达时间平均超过4小时,是区域发展的薄弱地区,但也为我们谋求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周边省份加大了省际边界地区扶持开发力度,形成了“吸金效应”、并沿省际边界逐步向我省内地传导。我们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将其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攻坚区和重点扶持发展区,突出抓好重点集镇、省际通道、园区平台、特色产业和边界市场建设,将边际弱势转化为边界优势。

  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单元,强化区域发展责任。“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我省县域人口规模、行政区划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约占全省的71%、91%和66.6%,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特色不突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区域发展责任。一方面,要推动重点产业开发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生态屏障。另一方面,要扩大县域发展自主管理权限,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生动局面。

  以差异政策支撑为保障,激发区域发展潜能。形成差异化的政策支撑和考评制度,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和功能定位,实行分类匹配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构建公平合理的区域利益平衡补偿机制,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区域发展潜能。同时,要建立以主体功能区为考核依据,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制度,把不同区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分解、可考核的具体标准。从而,让分工协作、加快发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促进区域发展战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