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务副会长—黄成植:幼苗沃土成大树,阳光雨露植深根

作者:       来源:

黄成植  湖南东山集团茶陵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的黄成植,算起来也才不过只有三十五岁,但他就像一株从幼苗一下子迅速長成为一棵大树一样,让人瞩目,令人敬仰。追问起此中的原因,当然首先是因为时代给黃总提供了一片沃土,让这株植根于中的幼苗,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得以茁壮成長,其次也很重要的一点是,同样作为树苖,他们既有素质上的差别,又有吸引营养能力的大小,这就像同样是茶树,有的生出的只是一般普通的茶叶,而有的却能成为铁观音中的极品,道理是一样的。若用黄总自己的感受来说,他从十五、六岁出来创业打拚,十几二十年的磨炼经历,使他具有了许多优于他人的長处,不仅仅在于使他懂得怎样去做人,而且逐渐形成了他自己坚持到底、决不言败的顽強性格,让人不期然中记起伟大科学家爱迪生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能终于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显然,正因为黄总具备有如此做人的特质,因而使湾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了湖南大地上一棵枝荣叶茂的大树。

 

                                              
    1976年,黃总出生于福建南安水头镇的一个小村子里,这个村子仅有数百名人口。这一年,可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不吉祥的年份,先是周恩来总理不幸辞世,不久,唐山发生大地震,一下子夺走二十多万条生命,再不久,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世长辞,整个国家处于飓风摧城城欲摧的经济危难之中,没有改革开放,当然也就没有今天的一切,那么,就算黄总是一株生命力特别顽強的幼苗,恐怕也难长成如今般的大树。
    党中央及时纠正中国发展路线,及至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可以说,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拨正了航向,再也不搞什么阶级斗争,砸烂了计划经济,大抓富民強国的改革开放,在全民奔小康的征途上,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决策!
    不用说,当时间跨入九十年代之时,黄总也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即使穷人的孩子懂事早,要是那时没有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开放大好形势,他也只能呆在村中田里,跟着父辈们一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出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因此应该说,是国家为许多的人走出农村提供了条件和机会,黄总也不例外,让他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他没来湖南长沙之前,大致的路程如下:首先是在江西发展,1991年来到湖南的岳阳,1993年去到江西宜春,1995年到了江西抚州的兹溪县办厂;1999年到甘肃的兰州做销售;2002年又返回到宜春办厂,并开了个酒店;2005年离开宜春,选择湖南岳阳,从新开始启动。这一路上,黄总都是在亲力亲为,所以对每个地方的认识都很深刻,给自己最后选定落脚地,作了很好的先期铺垫。
    尽人皆知,南安水头是个以石材业为主的重镇,全镇有80%的人在从事石材加工销售,因此,黄总来到茶陵之时,最先做的是石材。茶陵位于与江西井岗山市接壤处,四周都是高山峻岭,也就是说,茶陵的石头资源是极为丰富的,而且来湖南的福建老乡,大约有70%左右的人都是在从事建材业。黄总从2006年6月份到了茶陵,通过2年(到2008年)的整合之后,他从中得到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他想,来这里投资石材业的既都是家乡的人,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熟悉一个地方,办好所有的相关手续,其间必须花上一定的时间,增加不少麻烦,倒不如由自己出面,与县政府协商达成一个书面协议,按协议把全县的石材资源集中到他的石材公司里,这样一来,让他们来了之后就可以立即投入生产,不必为其他繁琐的事操心和浪费时间,也减少了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抽出人力和物力,实在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当然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赞同与认可。
    黄总能有这样先进的创意,说明他是一个有着非常睿智头脑的创业型人才,因为把所有资源整合到一起来共享,既能让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黄总原先的产品就过于单一),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能強強联手,在茶陵形成一个最大的综合建材市场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模式,从而成为本地建材业的领军者。按他的规划整个项目要投资60个亿,占地总面积为3000亩,第一期是1000亩,为整个企业提供充足的矿山、技术人才和设备,下个月正式成立东山集团公司,公司第一步先做石材,第二步做湾田国际,第三步做茶叶,从中可以看出,他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

 

                                              
    说到做茶叶生意,首先当然因为黄总的平生爱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约1995年)以来,黄总的唯一爱好就是喝茶和研究茶(并认真考察了多个茶叶市场)。茶,作为一种饮料,最早发现它的就是我们中国人,据说早在4000多年前的远古,“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是茶。神农氏,一种说法是炎帝,即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有一天,他尝到了一种带有毒性的草药,觉得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只好放下草药袋,靠在大树下休息。此时,一阵清风带来一股清香,心头顿觉清爽舒畅。抬头寻觅,看见几片树叶从眼前飘过,信手接过几片绿油油的叶子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味虽苦涩而清香回甘,舌底生津,精神振奋,而且不再口干舌麻,也不再头晕,就这样神农氏发现了茶。此后几千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栽培与改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饮用茶最为普及的国家,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所有的人都把饮茶视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不但体现在汉族那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话中,就是藏语中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能一日无茶”之说。
    当然,正如黃总所说的那样,茶作为人们一种普遍喜爱的饮料,它虽然有着不同档次的区分,从一斤几十元到几千元甚或是上万元的都有,但在经济日趋繁荣的现代,一些喝不起精品的人,即使是茶末、茶梗也是要喝的,也就是说,在各种饮料已经是琳瑯满目的现状下,最受人们欢迎的还是茶,它的销量在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1988年的40年间,中国茶叶光出口量就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內的销量也就不用说了),为此,黄总有着充足的信心把茶叶的生意做大做强。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黄总认为自已之所以要选择茶陵做茶叶,因为茶的始祖就诞生在茶陵这个地方,与之相邻的炎陵,据说就是以炎帝墓陵为名的。是的,茶陵地区,既有取之不竭的石材资源,更有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越环境,不论土壤还是气候,都给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黄总自己的想法是,用3年时间,在这里打造出一个万亩茶叶基地,它属于个人最大的一个企业,原来设在厦门的诚志茶叶有限公司,因为不够理想,把它改到现在的茶陵神农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目前正在积极筹办一个上规模的茶厂,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把茶陵打造成一个国內品牌的大茶都。

 

                                          编者手记
    人生总会有让自己感动的时候,有的人或许会为自己的事业成功而感动,但黄总认为让他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是:2010年公司奠基那天(9月10日),邀请前来参加庆典的人员之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但泉州商会所有的会员单位都来人了,而且就连福建商会也来了不少的人,使得奠基现场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感人场景,从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热闹和场面的壮观,而是突出地显示出了闽藉企业家团结友爱的高贵精神。他说:“不论大家身处何地,心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是最令人感动的。正是因为有着这种鼓舞人心的感动,给自己向着更高更远的发展,平添出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