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情2014.3

作者:       来源: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湖南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下辖122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34个、县级市16个、县65个、自治县7个,2013年末常住人口6690.6万,居全国第7位,有汉、土家、苗、侗、回等5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000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属《禹贡》九州的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朝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长沙两郡,两汉时期属荆州刺史辖区;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的角逐之地;两晋时期设有以“湘”命名的“湘州”;唐朝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建置之名始;宋朝设“湖南路”,元朝设“湖广行省”,明朝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仍称行省);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最终完成独立设省进程,省名沿用至今。

  历史文化。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株洲市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湖南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出土和发现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里耶秦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以及凤凰古南方长城、岳麓书院、岳阳楼,是湖南悠久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其中,出土于宁乡黄材镇的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湘西龙山出土的里耶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世界,出土的素纱襌衣薄如蝉翼,仅重49克;长眠其中已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出土后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湖南自古有“古道圣土”①、“屈贾之乡”②和“潇湘洙泗”③的美誉,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薪火相传,培育形成了“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目前全省有长沙、岳阳、凤凰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洪江古建筑群等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炭河里遗址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湖南自古崇文重教,书院最多时达280所,宋代以来,尤以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闻名遐迩;19世纪末创立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开近代书院制度改革和新式学堂设立的风气之先。湖南民俗多姿多彩,湘绣、滩头木版年画、皮影戏、江永女书等99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花鼓戏、昆剧、湘剧、祁剧和常德丝弦等民间歌舞享誉中外;湘西苗族的巫傩文化、德夯苗寨风情、以茅古斯和摆手舞为特色的土家情调等民俗别具一格;湘菜美食源远流长,早在汉朝就已形成菜系,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

  湖湘人物。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曾经有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鼎盛气象。从流寓湖湘的先秦爱国诗人屈原,到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到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及在湖南讲学传道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从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到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思想家王夫之,湖湘人才群体联袂而起、灿若星河。近现代以来,湖南是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武昌起义首应之区,三湘大地孕育了一大批彪炳史册、光照寰宇的杰出人物,先后涌现了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魏源,以及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熊希龄,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抗日战争重要的正面战场,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著名历史事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首批授衔的10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④,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⑤,57名上将中湘籍19人⑥,177位中将中湖南有73人,故湖南有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之称。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足迹。此外,“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等著名科学家,田汉、齐白石、黄永玉等知名艺术家,沈从文、周立波等著名文学家,熊倪、刘璇等世界体育名将,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们以其卓越的才情、智慧和品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区位交通。湖南东以幕阜、武功诸山与江西交界,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西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重庆毗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湖南交通便利,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立体衔接、纵横交错、通江达海。全省有通航河流373条,内河航道总里程1.15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9.2%,居全国第3位,岳阳城陵矶港是全国10个吞吐量过亿吨的内陆港之一,可直达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家。京广、湘桂、洛湛等9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铁路营运里程突破4000公里,京广高铁、沪昆高铁与筹划中的厦蓉高铁在长沙交汇;全省14个市州全部已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84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省内有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2个国际机场和常德桃花源、怀化芷江、永州零陵3个国内机场,运营国际国内航线123条,可直达香港、澳门、台北、曼谷、大阪、首尔、新加坡等75个城市。其中,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跻身全球旅客吞吐量百强机场行列,201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600.7万人次,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12位。目前,邵阳武冈机场、岳阳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衡阳南岳机场今年5月将正式通航。

  资源禀赋。湖南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湖南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东北倾斜开口的不对称马蹄状,境内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海拔24米;最高点是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有143种,其中37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62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钨、锡、铋、锑等储量居全国之首,钒、重晶石、隐晶质石墨、陶粒页岩等矿种储量居全国第2位。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华南虎、云豹、白鹤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种子植物约5000种,数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包括水杉、珙桐、绒毛皂荚等国家保护珍稀野生植物55种,占全国总量的17.7%。湖南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古有“潇湘八景”美誉(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现有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邵阳崀山丹霞地貌2处世界自然遗产、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5A级景区,其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是我国首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自然名品,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此外,伟人故里韶山、佛教圣地大乘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古城、常德桃花源等景区景点光彩夺目,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2013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81.9亿元。

  生态环境。湖南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具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湖南山清水秀,河网密布,水系发达,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洞庭湖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四大水系覆盖全省,其中湘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冠。湖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丰茂,四季常青,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20个、森林公园1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7个;森林覆盖率达57.5%,远高于世界31.7%和全国21.6%的平均水平。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上下掀起了两型社会建设热潮,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优美,2013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4%,全省河流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5%,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均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湘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新启动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28个,关停淘汰重金属污染企业127家。当前,全省正大力推进以洞庭湖为重点,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三湘大地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景象。

  产业基础。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苎麻、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湘莲具有3000多年历史,产量居全国首位,安化黑茶是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是中国黄茶珍品。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85.1亿斤,农业机械化程度达40%。“鞭炮之乡”浏阳市是全球最大和最具盛名的烟花生产基地;醴陵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毛瓷、国宴专用瓷驰名中外。工业门类齐全,全省拥有14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综合保税区、67家省级开发区和29家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10个优势产业集群。201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工业运行质量居中部第1位,工业领域有机械、轻工、食品(不含烟草制品)、电子信息、石化、有色、冶金、建材、电力等9个千亿产业,有长沙工程机械、岳阳石化2个千亿产业集群,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4个千亿产业园区,有2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华菱钢铁、湘潭电机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其中五矿湖南有色控股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广播影视、动漫卡通、文化创意、出版、旅游等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广电、出版等优势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驰名。历时七年编纂出版的《湖湘文库》丛书,累计702册、近4亿字,形成了一座湖湘文化史上的新地标;湖南广电位列“亚洲电视十强品牌”第5位;湖南卫视以创新、活泼、快乐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收视率居全国省级卫视第1位。2013年,全省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350亿元。

  综合实力。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1%、17.3%、17.8%、21.2%、9.8%、11.8%。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01.7亿元,增长10.1%,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十;实现财政总收入3307.3亿元,增长1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81.4亿元,增长2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0.6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414元和8372元,增长9.8%和12.5%。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在行政管理体制、法治政府建设、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阶梯水价电价试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创造了一些经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三年居中部第1位,2013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87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51.6亿美元,分别增长19.6%和14.7%,美国微软、日本三菱、住友橡胶、德国博世等13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有 259家国内500强企业入驻湖南。湖南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其中香港、美国、南非是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08-2012年,全省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924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4.7%。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稳定增加,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扶贫攻坚加快推进,2013年大湘西地区贫困人口减少100万以上。科教实力日益增强,现有在湘工作和湘籍两院院士157人;全省107所普通高校中,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4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和3所985重点建设高校);有1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五年共取得科技成果4500多项,获全国科技奖励118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5位,超级杂交水稻创下百亩连片亩产988.1公斤的新纪录,涌现出“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拓一号技术实验卫星⑦以及中低速磁悬浮列车⑧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综合科技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发展前景。当前,湖南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地区和大湘西武陵山片区三大区域板块全部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作为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三量齐升”的总要求,“四化两型”、“四个湖南”的总战略,“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就是要着力促进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同步提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推进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路子,着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奋力书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完全可以预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三湘儿女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毛泽东主席期望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美好图景必将成为现实。

  注释:①古道圣土:指湖湘大地是炎帝和舜帝传播中华道德古训、培育中华伦理文明的主要地方。

  ②屈贾之乡:指湖湘大地是屈原、贾谊心系天下万民、求索祖国前途之方的地方,也是他们精神得以安顿、人格臻于完善的地方。

  ③潇湘洙泗:指湖湘大地是光大儒家伦理精义、传承孔孟儒家学脉的地方。其中,“洙泗”是山东境内的两条河流,洙水在曲阜之北,泗水在曲阜之南,洙泗两水之间,是孔子聚徒讲学之所,后世因此以洙泗代称孔孟儒家文化。

  ④十大元帅湖南3人:彭德怀(湘潭县)、贺龙(桑植县)、罗荣桓(衡东县)

  ⑤十位大将湖南6人:粟裕(会同县)、黄克诚(永兴县)、陈赓(湘乡市)、谭政(湘乡市)、萧劲光(长沙市)、许光达(长沙县)

  ⑥57名上将湖南19人:李志民(浏阳)、宋任穷(浏阳)、唐亮(浏阳)、王震(浏阳)、杨勇(浏阳)、傅秋涛(平江)、苏振华(平江)、钟期光(平江)、甘泗淇(宁乡)、陶峙岳(宁乡)、陈明仁(醴陵)、邓华(郴州市北湖区)、李涛(汝城)、朱良才(汝城)、宋时轮(醴陵)、杨得志(醴陵)、李聚奎(涟源)、彭绍辉(湘潭)、肖克(嘉禾)

  ⑦“天拓一号”技术实验卫星:“天拓一号”是我国首颗将星务管理、电源控制、姿态确定与控制、测控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部件,集成在单块电路板上的微小卫星,也称单板纳星,尺寸为425mm×410mm×80mm,重量为9.3公斤。“天拓一号”的研制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运行,是国防科大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

  ⑧中低速磁浮列车: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过自动控制手段使车体与轨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悬浮间隙约为1厘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中低速磁浮交通是一种低噪声无碳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2012年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首台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正式下线。